說到正極材料產業鏈,最少要說到這么幾點:
1:正極材料礦產布局,2:正極材料人才布局,3:正極材料生產設備布局,4:鋰電池布局,5:電子消費品布局.

礦產進行布局,布局完成以后,通過正極材料的人才進行研發,研發出來高能量密度的正極材料之后,再通過購買正極材料生產設備,進行加工生產,產完成后通過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以及pack進行包裝成為鋰電池,鋰電池進行應用之后,就形成了電子消費品樂,所以整個正極材料產業鏈就包括5個部分.
1:正極材料礦產布局

說道正極材料的礦產,這個不得不說正極材料的分類,正極材料分為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鈦酸鋰等.
這些正極材料中,首先需要確定自己未來需要的電子產品中鋰電池為什么鋰電池,如果按照目前大多數企業的選擇,多數會選擇三元材料,鎳鈷錳酸鋰或者鎳鈷鋁酸鋰正極材料作為未來鋰電池的正極材料.
以三元材料為例,我們選擇三元材料時,這時候就可以在進行分解一下,需要提前布局的鎳礦,鈷礦,錳礦,鋰礦以及鋁礦,通過幾者的相互化學反應,最后可以生成需要的三元材料,三元材料包括NCM333,NCM523,NCM622和NCM811幾種,可以根據產品的不同,進行不同的定制.
其中鎳礦和錳礦,鋰礦在中國分部相對較多,但是鈷礦的儲備量卻極度缺乏,這時候我們需要根據情況進行海外提前布局,比如剛果(金)這個國家的鈷礦相對特別豐富,我們可以在提前生產正極材料的時候進行訂購,到了生產經營的時候,不會應為缺少原材料而導致產品的價格暴增.
2:正極材料人才的布局

正極材料的研究很大層度已經都提升到分子級別,沒有一定的實力,想去研究正極材料相對比較困難,比如匯杰鋰能公司,使用的級別都是教授級別,主要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以及博士生導師,三次在能源領域入選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學者之一,讓專業的人員負責專業的領域.
人才布局更多的還是鋰電池這塊,相對于鋰電池正極材料布局更加深遠,一般都是選擇研發型的人才,要求,針對電池體系以及電池的工藝相當的了解,同時,需要在鋰電池完全熟悉鋰電池的制作過程.
不僅僅對人才有熟悉要求,而且對教育背景也有一定的要求,如要求是電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藝等畢業的學生,對學歷也有很高的要求,最低要求為本科,通常要求都是研究生以上,針對相關行業有一定的了解.這些還不是高端的,像一些比較尖端的崗位,可能要求就是博士后.
3:正極材料生產設備布局

正極材料生產設備相對來說會比較多一些,包括濕法超細攪拌磨機,濕法納米級臥式砂磨機轉運桶,除鐵過濾系統設備,噴霧干燥劑,烘干窯爐,粉料輸送機,真空上下料系統,包裝機,自動電焊機等等.
不過整體來說,鋰電池正極材料的設備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為:混料磨料環節,第二個為:高溫燒結環節,第三個為:粉碎分解環節.
根據不同的正極材料,選擇的生產設備不一樣,而且在2014年到2016年以來,正極材料很大程度上都有人為的參與,這樣就會導致自動化層度不高,一致性不高,自動化設備的要求就尤為的重要,所以自動化設備被提出,最新的寧德時代在制作鋰電池的時候就是使用的全程無人化,全程的防塵.
而且據很多生產正極材料的廠家介紹,目前國內的窯爐存在一些保溫性能不好,溫差比較大的不良現象,主要是窯爐的穩定性以及溫度的正負極誤差會是原材料受熱不均勻,最后還是會影響產品的最終性能.所以選擇一款比較適當的正極材料設備非常重要.
4:鋰電池布局

正極材料研發出來了,需要進行PACK,需要與負極材料,電池液進行配合使用,這樣配合進行pack后的電能能量密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國內pack后的能量密度相對于正極材料能量密度的50%,高的比例也只能達到60%.
面對如此的地步,所以有部分鋰電池廠家直接自己來研發正極材料,也有部分正極材料廠家直接自己研發電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相互之間的配合,在研發過程中,也不會應為相互之間的配合問題再次進行溝通了,減少了溝通成本,以及減少了溝通時間.
5:電子消費品的布局

目前在消費品上布局的公司很多,還有一些在動力車型上進行布局,比如寧德時代是做鋰電池的,但是在動力汽車上就有一定的布局,杉杉鋰能是做正極材料的,但是對鋰電池也有一定的布局一樣的道理,都是在上游進行布局下游.
面對正極材料如此競爭激烈的現在,我們作為正極材料應該怎樣布局呢?
我覺得有幾個方向為布局重點,第一個地方為:正極材料人才的布局,不管任何時候,任何機構,只有人才才可以將好的產品賣到全世界,第二個方向,正極材料產品定位布局,這個需要高瞻遠矚的眼光,以及對正極材料產業鏈的完全了解和吃透,我們只能做到在未來的五年,跟著國家的步調,新政將成為鋰電池行業的分水嶺.到2018年5月,已經有73家電池芯廠實現了裝機.那么怎樣跑贏其他廠商就是需要在正極材料產業鏈上進行長遠布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