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正極材料種類挺多,但是到底哪一種會引領2018年的正極材料呢?畢竟鋰離子正極才有有那么多.有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鎳鈷錳酸鋰正極材料,鎳鈷鋁酸鋰正極材料,錳酸鋰正極材料,鈷酸鋰正極材料,以及鈦酸鋰正極材料。
但是未來到底會是那一種才是正極材料的趨勢呢?

首先我們從規模上進行分析:
正極材料 | 2016年產量(萬噸) | 2017年產量(萬噸) | 增長量(萬噸) | 增長比重 |
錳酸鋰 | 1.6 | 2.1 | 0.5 | 31.25% |
鈷酸鋰 | 3.5 | 4.5 | 1 | 28.57% |
磷酸鐵鋰 | 5.6 | 5.8 | 0.2 | 3.57% |
三元材料 | 5.4 | 8.6 | 3.2 | 59.26% |
總計 | 16.1 | 21 | 4.9 | 30.43% |
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正極材料每年的市場總值大約有400多億,其中三元材料和鈷酸鋰材料斬絕市場85%的份額,這兩者處于壟斷地位,所以其他的磷酸鐵鋰,錳酸鋰,鈦酸鋰占的份額就微不足道了。
為什么三元材料和鈷酸鋰的市場占據這么高的地位呢?主要是因為國內的鈷礦資源相對貧乏,相對國外針對鈷進行了長遠的布局,今年一直炒作鈷價,使其從16萬元/噸,直接上升到60萬元/噸。所以鈷礦的價格影響了三元材料和鈷酸鋰售價占據整個市場的節奏。
那么選擇材料上,鈷酸鋰,主要是以鈷酸為主打,價格肯定低不起來,三元材料呢,有很多種含量,如NCM111,NCM523,NCM622,NCM811,尤其是是NCM811,鈷的含量只占據10%,這是一種難能可見的比例,正好可以讓其價格降低,而且市場份額增長。

其次從增長率上分析:
根據2017年的數據,鋰離子正極材料的總的產量已經達到了21萬噸,這個相對于2016年的16.1萬噸來說,增長了30%的產量。
錳酸鋰從2016年的1.6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2.1萬噸,增長了31.25%;
鈷酸鋰從2016年的3.5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4.5萬噸,增長了28.57%;
磷酸鐵鋰從2016年的5.6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5.8萬噸,增長了3.57%;
三元材料從2016年的5.4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8.6萬噸,增長了59.26%;
從整體的四種正極材料來看,三元材料的增長最為迅猛,達到約60%的飛速增長,從其正極材料廠商都將三元材料作為后備正極材料,大力投資正極材料的情況來看,發展趨勢:三元材料>錳酸鋰>鈷酸鋰>磷酸鐵鋰。
再從國家戰略進行分析:
國家針對正極材料單體能量密度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在2020年時,正極材料單體的能量需要達到300Wh/kg,系統比能量達到260Wh/kg,到達2025年,正極材料單體的能量需要達到400Wh/kg,到2030年正極材料單體的能量需要達到500Wh/kg,
如果哪一個廠家可以達到國家針對正極材料單體能量密度,國家會針對符合要求的公司進行發送補貼。
那么在所有的正極材料中,誰更適合在單體能量密度上能大幅提升到300Wh/kg呢?顯然,就是三元材料到2018年時單體能量密度已經突破200Wh/kg,慢慢的在朝著國家要求的方向進行研發。

從價格進行分析:
根據阿里巴巴的價格進行分析,目前磷酸鐵鋰的價格普遍在10萬元/噸,鈷酸鋰的價格在43萬元/噸,錳酸鋰價格在8萬/噸,三元材料價格在20萬/噸。
因為國家鈷礦的價格一直在波動,所以整體上正極材料的價格也是實時進行波動,整體來說,出了鈷酸鋰價格偏高之外,其他的價格只有錳酸鋰的沒有超過10萬元/噸。

從企業規劃分析:
在2017年之前,國家針對三元材料時有部分禁止的,尤其是動力能源運用到客車,到了2017年,三元正極材料安全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可以開始在汽車行業展露頭角,尤其是現在的主要的新能源汽車,前三大汽車廠商中,就有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等,都不約而同的減少了磷酸鐵鋰的產能,增加了三元材料的產能。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三元材料已經慢慢的開始取代了磷酸鐵鋰的地位。

從以上五點進行分析,2018年三元材料將成為正極材料的發展趨勢,不僅僅是因為其能量密度大,其實最主要是比較的是性價比,
在鈷酸鋰價格過高,三元材料價格適中,尤其是高鎳三元材料更是價格更是根據技術的增長價格慢慢變低。
還有安全性能方面的考量,目前特斯拉已經開始使用三元材料在汽車上,其使用的鎳鈷錳酸鋁其性能更鎳鈷錳酸鋰相似,價格相當。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優,整體上已經是最優的產品之一。
